• 微信

    悬壶中医教育

    微信号:19386963380

19386963380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首页内容栏目汇总 > 企业新闻

基层中医药充盈群众幸福感

来源:本站 时间:2022-09-08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20908172221.png

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基层中医药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中医馆离得近,我自己就可以过来,看病很方便。”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年近八十的村民老张患关节炎有十多年了,现在每当关节疼得受不了时,他就会到离家不远的老县镇中医馆接受针灸治疗,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让他赞不绝口。

中医药的发展根基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老张的故事,是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聚焦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中医药基层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基础明显夯实、服务阵地不断筑牢,更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明显增强,为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乘着基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东风,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的美好愿景正在照进现实。








图片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三驾马车”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必须要有落地的抓手。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正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三驾马车”,分别解决了基层中医药服务的阵地、资源下沉渠道和激励机制的问题。

要服务,首先要有阵地。此前,很多地方的中医药服务到了县一级就“断档”了,中医药服务的触角难以向县级医院以下的单元延伸。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将基层中医馆建设纳入提升工程主要目标。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经费建设中医馆,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建设3.67万个。

自此,基层中医药服务有了一方广阔天地,把脉问诊、遣方用药、刮痧拔罐、推拿艾灸等中医药诊疗服务均可在基层中医馆实现。

截至2020年底,85.3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14%的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了中医馆。“三区三州”的283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设置率先实现了全覆盖,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群众中医药服务获得感显著增强。

陕西省是国内较早开始建设基层中医馆的省份,早在2018年就实现了全省基层中医馆全覆盖。如今,该省启动了以“提档升级”为目标的示范中医馆建设,现已完成208个。铜川市还将中医堂延伸到所有行政村卫生室,进一步扩大了中医服务阵地。

在基层中医馆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也越织越密。截至2020年底,全国76.7%的县级区域设置了公立县级中医类医院;87%的县级综合医院和64%的县级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设有中医科,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8%的村卫生室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县级非公立中医类医院共5473个、门诊部3544个、诊所达6.3万个,备案中医诊所21382个。

阵地搭建起来了,中医药人才和技术资源的下沉就显得尤为重要。县域医共体的建设打通了这一关键渠道。

201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制定《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着力推动县级中医院在县域内牵头组建医共体。同年国家启动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确定754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其中县级中医院牵头组建医共体的360个,占比达到54%。

以江苏为例,县级中医院牵头建设的县域医共体覆盖乡镇卫生院278家,占比达到38.7%,县级中医院常态化安排中医专家到基层带徒授业,建成了中医流派名中医“基层工作站”592个,推进了中医临床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远程带教系统和区域智慧共享中药房等运用,实现了“好医+好药”赋能基层,形成一体化的服务和同质化管理。

如果说提升工程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加速器”,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那么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就是“指挥棒”,极大调动了地方党委政府发展中医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了基层中医药服务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由于建制较晚,中医药工作底子薄弱。嘉兴市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后,南湖区以创建工作为抓手,迎难而上,不断加大对硬件的投入,并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区域经济、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将中医药服务项目、中药品种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逐年提高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如今,南湖区不仅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全覆盖,还有了凤桥中医皮肤科、大桥中医骨伤科、新兴中医妇科等特色招牌,成为基层中医药工作的“模范生”。

随着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县市加入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大家庭”里。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1168个县级地区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共有78个地市级创建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图片

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老大难”

近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医院,一场面向全市40多个乡镇近50名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特色乡村医生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成功举办。授课医生点燃手里的酒精棉,快速完成拔火罐的示范操作,乡村医生认真观看演示,记下操作要领。这次培训不仅有拔火罐操作的教学,还有理论授课以及刮痧、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化操作培训,让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直呼“过瘾”。

类似的针对基层卫生人员的中医药培训,在全国各地都十分常见,形成规模者也不少见。山东省济宁市依托市县中医院、曲阜中医药学校,建立全市基层中医药技能人才培育平台,近两年累计培训乡村医生1万人次。这些规范化培训,为基层培养了不少懂中医用中医的实用人才。

但要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老大难”,仅仅靠培训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一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中医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

“我是农村出来的,学有所成后再回农村服务。”5年前,慈惠杰入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作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他毕业后将定向分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成为基层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数据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国家招生培养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达1.3万人,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长为基层临床医师中的骨干。

各地也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定向招录、返聘、中医药人员引进“绿色通道”、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等措施,充实基层中医药队伍。“十三五”期间,累计培养培训合格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师4.2万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中医类别医师总数达18.39万人,比2015年的15.64万人增加了2.75万人。

“十四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将会同相关部委,继续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培养,扩大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规模,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里面扩大中医医师的招生规模,推广“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等管理模式,在职称评审也将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进一步扩大基层中医药人才供给。








图片

让中医药惠民落到实处

在浙江,长兴县中医院医务人员坚持为92岁老人徐奶奶两天一次上门换药,治愈老人褥疮和烫伤溃疡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在山东,潍坊市峡山区太保庄街道艾烟升腾,村民们都会使用艾灸保健。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热敏灸小镇”,小小的艾条,为村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北京,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成为融文化、生活、体验和诊疗为一体的居民健康生活厅,辖区居民在这里学习包括拔罐、刮痧等常见中医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争当自家的“中医家庭保健员”。

在四川,兴文县的百姓们能明显感到,中医药服务变得更加便捷、优质、实惠。兴文县全部乡镇卫生院、90%的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便捷的中医服务;大力实施“中医药+健康”的活动,按“一医生、一护士、一公卫”结构组建了162个服务团,为不同的人群定制健康管理服务包,实施中医药体质辨识、中医药治未病等服务;将中医药医保起付线降低了一个档次,把137项中医药诊疗技术纳入了医保范围,对符合基本医保的,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了5%;运用针灸、刮痧、拔罐等60种中医适宜技术,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疾痛。

在祖国大江南北,中医药造福基层民众的故事正不断上演。

“获得感更加充足了,满意感更加强烈了,幸福感更加充盈了,安全感更加持久了。”谈及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的成效,四川兴文县县委书记陈良云总结道。

成绩令人自豪,但中医人不会止步于此。

“我们将在巩固成果、扩大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的基础上,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打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升级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召开的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赵文华表示,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有关部门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根基,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积极推动基层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


微信图片_20220908172351.jpg

报考条件查询

预约查询
报名热线

全国统一报名专线

19386963380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点击进入>>

投诉建议邮箱:

在线交流 微信公众号